【世界经理人-品牌频道】商业就本质而言,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游戏;在商业上,最大的悲剧不是职业生涯中的失败经历,而是那股不甘平庸的勃勃野心在企业家内心的熄灭。当一个失败者与睿智、乐观发生关系时,他看问题的角度就变得与众不同,或以之修身,或用之经营,且大多成绩斐然
拿破仑时期,他的帝国大军横扫整个欧洲战场,迫使其他国家只能结成同盟共同应对。当时,指挥盟军的是在西班牙半岛战争中战功赫赫的威灵顿将军。他那时年轻气盛,自觉屡建奇功,对付拿破仑轻而易举。可随着战事的推进,威灵顿指挥的同盟军在拿破仑面前却一败再败,损失惨重。
在一次突围中,威灵顿逃到一个山庄。愁容满面时,他发现墙角有只蜘蛛在结网。因为丝线太柔嫩,刚刚拉到墙角一边的丝线,风一吹便断了,一次两次三次……新网还是没有结成。就在威灵顿认为,它要放弃的时候,第七次,蜘蛛网终于结成了!看到这一切,威灵顿热泪盈眶,他为蜘蛛越挫越勇、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感动。于是,他迅速走出了失败的阴影。重振旗鼓,奋勇而起,终于在滑铁卢一役,大败拿破仑,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或许可以这么说,越挫越勇、永不放弃、从头再来的精神改变的不止是威灵顿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欧洲文明发展的命运。
这种精神对于商人,尤其是经历过挫折的商人而言,同样起着关乎命运轨迹的作用。因为,他们都曾获得过成功,后因为不同的原因“消失沉没”,可骨子里他们却不曾真正被打败。涅槃重生后,你甚至看不到他们在风雨之后的沧桑,反而是淡定、执著、智慧,以及难以用想象拓展出来的人生宽度。
“琢磨的多点,事就成了”
“巨人集团的覆灭,是中国知识青年冲浪市场经济最惨烈的悲喜剧,它曾经在无数热血学子的心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吴晓波这样描述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失败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史玉柱自己也承认,“我害怕失败,我经不起失败,所以只能把不失败的准备工作做好,多思考。”尽管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现在的史玉柱仍经常反思那场“著名的失败”。他说,当年败走广东后,他一遍遍读报纸上骂他的文章,骂得越狠越要读,看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还专门组织内部批斗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向他开火。在各种火药的“攻击”下,史玉柱琢磨出三项铁律:一、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时刻提防公司明天会突然垮掉,随时防备最坏的结果;二、不盲目冒进,草率进行多元化经营;三、让企业永保充沛的现金流。
理性的支持,使得史玉柱逆流而上,从巨人汉卡到脑白金,再到《征途》系列;从负债烂尾的巨人大厦到新建的研发基地;从破解上市魔咒到绿色转型成功……今天,史玉柱曾经的失利不过成为其成功得更彪悍的一种证据,被渴望东山再起的人所铭记。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有“胜为王侯败为寇”的说法。相反,西方社会对失败不像中国人这么想,他们认为,只要你是一个创业者,如果你失败过,就会学会东西。
褚时健,曾被称为“烟王”,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执掌云南玉溪卷烟厂,连续10年成为中国烟叶产量的第一名。从那时开始,褚时健一步跨进了市场经济,成为财富漩涡中心的人物;各种利益、各种关系又因他多年来的积累和破局,使他身在漩涡中心,拥有了危险的权力,终因贪污案发,于1999年被判无期徒刑。
2002年,74岁的褚时健因严重糖尿病被保外就医,出狱后,他没有颐养天年,“总得琢磨点事儿做,让生活充实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能!
就这样,在云南哀牢山区,他承包了2000亩的荒山,开种果园。他带着妻子进驻荒山,脱下西装,穿上农民劳作时的衣服。他用努力和汗水把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果园。产品一出来就发往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在云南根本见不到踪影。2011年,褚时健的果园利润超过了3000万元,固定资产超过8000万元。这意味着,耄耋之年的褚时健又成了亿万富翁。
做事犹如做人。那些饱经风霜后依旧能“野蛮生长”的人,往往很睿智;那些向上乐观始终萦绕心头的人,往往是利益的最大获取者。当一个失败者与睿智、乐观发生关系时,他看问题的角度就变得与众不同,或以之修身,或用之经营,且大多成绩斐然。
“不执着点,啥都干不好”
40岁的时候,山德士来到肯塔基州,开了一家可宾加油站,因为来往客人很多,他有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顺便做点方便食品呢?没多久,“山德士炸鸡”出炉了。由于他潜心研究炸鸡的特殊配料,使炸成的鸡表皮形成一层薄薄的、几乎未烘透的壳,鸡肉湿润味道鲜美、口味独特,经过20多年的洗礼,山德士炸鸡受到了热烈欢迎,生意蒸蒸日上。
但好景不长,二战的爆发,让山德士顷刻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人。为摆脱困境,山德士不得不开始“二次创业”。克服种种困难后,他从肯塔基州到俄亥俄州,兜售炸鸡秘方,要求给老板和店员表演炸鸡。如果他们喜欢炸鸡,就卖给他们特许权,提供作料,山德士总是身穿白色西装,打着黑色蝴蝶结,一身南方绅士打扮教他们炸制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1955年名闻遐迩的KFC正式成立。
执着地不抛弃不放弃,山德士用一只鸡,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世界。同样执着地甚至有点刚愎自用的,还有以一己之力改变人们通讯习惯的乔布斯。
30岁时被赶出自己创办的公司,42岁重新成为苹果的主人。乔布斯开始了一段更为奇妙的“第二人生”:他推出了果冻一样的电脑、冰块似的音乐播放器,让这家几乎破产的公司教会全世界设计的价值,并改变了我们听音乐的方式;他偶然投资的数字图像技术公司皮克斯,最终成为迪斯尼以来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公司;甚至,他还在一次手术中战胜了癌症……
如果试着将乔布斯的个人传奇淡化,你会得到另外一个故事。他把科技产品做成了一件饱含了高情感的艺术品,让这个品牌产生了一种魅力,从而使人们对苹果的产品产生了一种本能期待。消费者选择苹果是因为乔布斯以及他的苹果所传递出来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与其说它是偏执或者自私,倒毋宁说是一种坚持自我的完美主义。
诚然,商业就本质而言,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游戏;在商业上,最大的悲剧不是职业生涯中的失败经历,而是那股不甘平庸的勃勃野心在企业家内心的熄灭。所谓“失而不败”,似乎并不包括因投机取巧而锒铛入狱的人,而大多是纯粹技术层面上的生意失利,人生失势。当然,这也并不是在此破解“怎样避免失败”的意思,而仅仅是呈现这些值得尊敬的人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相信失败是暂时的,有时宁愿相信其正确,而不在于其是否真实。所以,举凡世界这些失败过的商人们的东山再起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因为这种价值会对一切施加力量,坚持这种价值能使他们有所追求、有所寄托。【转载务必注明:世界经理人-品牌频道-www.lydaoan.com】